-2023-
11/19
06:03
编辑:本站
“检察+网格”双向衔接 绘“治”新“枫”景
今年以来,梁子湖区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创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主动对接梁子湖区各镇村的“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以下简称“巧巧工作室”),实施“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深化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检察职能向基层下沉,探索了一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梁子湖、法治梁子湖贡献检察力量。 构建“检察+网格”双向奔赴 的工作机制 梁子湖各镇村的“巧巧工作室”是由网格员和一批志愿者组成的基层治理服务组织,通过提供巧代、巧修、巧言、巧调等“四巧”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 为探索融入“巧巧工作室”打通检察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将检察“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今年年初,检察长缪玉蓉带队到梁子湖区各镇村,与“巧巧工作室”负责人和网格员深入交流调研,在此基础上,梁子湖区检察院经向区委政法委汇报,制定出台《“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方案》 ,建立了检察力量下沉网格的工作模式。 为保证有序对接运转 ,坚持以党建引领,成立由青年党员干警组成的“巧法心桥”先锋队负责开展实施本项目,青锋队分为4组分别对接各镇(园区)共12个试点村湾,每名党员干警包联1-3个村湾巧巧工作室,负责与巧巧工作室负责人或者网格员进行日常联络。 立足检察职能,明确两个清单 ,即青锋队党员干警的工作任务清单和下沉融入基层治理的检察职能清单。 “检察+网格”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本项目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让网格员广泛了解检察职能,以及时将基层群众矛盾纠纷特别是涉法涉诉监督线索,通过联络员反映到检察机关。另一方面,检察院在“四大检察”各项业务的办案工作中 ,都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当事人属地“巧巧工作室”的网格员通报涉案矛盾纠纷的情况,并视情邀请网格员参与公开听证等相关办案环节,共同推动矛盾化解。通过“检察+网格”双向衔接,既有利于将矛盾纠纷及时导入到法治化轨道,也有利于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 经过在12个试点村湾的实践探索,今年11月在区委政法委指导下,梁子湖区检察院“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项目示范点”在梧桐湖社区“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也即综治中心)揭牌 ,标志着“检察+网格”工作机制探索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4月 ,对接梁子镇的青锋队队员通过“巧巧工作室”的网格员,了解到关于张某某等人追索劳动报酬的矛盾纠纷 ,遂会同本院控申部门进行研判,并引导张某某向本院控申部门控告。控申部门受理后,经审查认为周某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涉嫌犯罪,遂将该线索移送刑检部门。 梁子湖区检察院分管院领导多次接访张某某等农民工,并带队赴外地到周某某经营的公司调查走访,了解其公司经营状况。为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5月梁子湖区院向公安机关制发《通知立案书》 ,公安机关以周某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监督立案后经释法说理,周某某主动偿还了部分农民工的工资。 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也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今年9月,13名农民工仍有20余万元劳动报酬未得支付。考虑到如果立即直接追究周某某刑事责任,却不一定有利于农民工讨回工资 ,可能导致“案结事不了”的结果。为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帮助农民工追讨全额工资,梁子湖区院组织张某某等3名农民工代表、涉案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某开展公开听证,并邀请公安机关民警、网格员、三位听证员参加。听证会上,检察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使周某某切实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质,并进一步了解农民工诉求和涉案公司目前的经济状况。网格员和听证员们以“第三视角”对案件发表意见和建议,终于促成农民工鉴于其公司经营状况同意周某某分期支付劳动报酬,并当场签订支付协议。 9月底,周某某按照支付协议支付所欠全部工资 ,公安机关对周某某作撤案处理。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检察机关让他们既感受到执法办案力度,也感受到法理之外的人情温度。 如同本案,今年以来梁子湖区检察院通过“巧法心桥”项目,收集到相关法律监督线索21个 ,通过诉讼监督、支持起诉等职能,将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另一方面,结合检察办案,综合运用公开听证、赔偿保证金提存、检调对接等方法机制,联合网格员力量释法说理,有效化解辖区内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权属、债务纠纷等49件。 在办理一起民事执行监督案件中,检察干警向当事人属地网格员了解其家庭情况时,了解到受害人钟某为农村低保户,因交通事故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肇事者无赔偿能力,导致钟某手术治疗没能顺利进行。 为尽快帮助钟某申请司法救助金用于手术,志愿服务队干警与网格员分头行动,网格员帮助收集钟某申请司法救助材料,志愿服务队配合控申部门启动办理申请程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控申部门缩短审查办案期限和救助期限 ,以最快的速度为钟某申请到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 ,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也为之后双方和解奠定了基础。 “检察院在办案中通过司法救助让受害人得到了及时救助,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对基层网格治理发挥了重大作用。”“巧巧工作室”发起人余巧说道。 今年以来 ,梁子湖区检察院加大对救助人的力度,加快办理进度,网格员主动配合了解申请人情况、协助收集相关资料10余次,救助6人,发放救助金11.45万元。 都来当公共利益“守护人” “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我将会利用网格员工作深入基层的优势,积极提报涉及梁子湖保护的案件线索,参与办案活动。”今年8月 ,志愿服务队干警胡蒙在对全区188名网格员开展“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培训时,网格员说道。 就在培训后不久 ,太和镇一名网格员通过“益心为公”平台反映,“镇上好几个酒厂都在经营散装白酒,有的外包装上没有标识,无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有的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 ,这样的酒水可以卖吗?检察院是不是可以管?” 食品安全 ,刻不容缓。志愿服务队收到线索后,迅速反馈到“生态检察工作室”。为查明情况,办案检察官一周内走访了辖区内5个乡镇,20多个酒厂 ,发现部分白酒生产小作坊生产环境脏乱 , 酿造的白酒无证无照,无检验合格证明,无生产日期等违法情形 ,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随即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全面清查散装白酒经营户,对17家存在问题的经营户提出完善规范标签、产品定期送检、完善三防设施、补办健康证明等书面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同时对辖区内其他酒厂进行摸底排查,督促小酒厂规范经营。 “网格员已成为我们公益诉讼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生态检察工作室”负责人说道。今年以来,32名网格员登记注册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推送线索18条,其中15条已立案办理。网格员作为公益志愿者参加我院开展的“守护梁子湖”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 共同做好轻罪治理“后半篇文章” “很后悔一时冲动,以后肯定不会再犯了。通过在巧巧工作室做志愿服务,再一次加深了我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前不久 ,在涂家地镇宅俊村“巧巧工作室”,张某与检察官交流着自己的想法。特殊的是,张某不仅是参加“巧巧工作室”安排社区劳动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一起危险驾驶案件的被不起诉人。 今年以来 ,梁子湖区检察院依托“巧巧工作室”,探索开展“相对不起诉+志愿服务+网格”工作模式。针对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可作相对不起诉处理的犯罪嫌疑人,经征得犯罪嫌疑人同意,由“巧巧工作室”网格员 统筹安排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经工作室对其服务时长和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梁子湖区检察院再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今年以来,梁子湖区检察院先后组织20余名相对不起诉的轻罪行为人参与网格安排的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维护、巡山护林等公益志愿服务。“相对不起诉+志愿服务+网格”工作模式 ,既以柔性教育训诫的形式实现了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又将嫌疑人变为社会治理参与人,实现了多赢。 当好法治教育“宣传员” 办理一案,教育一片。今年7月,一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在涂家垴镇张远村开庭,“巧法心桥”队员通过网格员组织周边村湾群众旁听庭审。在庭审过程中 ,公诉人结合案件,就法律规定的禁猎期、禁猎区等条款以及非法狩猎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作法律宣传,为群众上了一场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普法课。 今年以来,“巧法心桥”志愿者通过邀请群众现场观摩庭审、方言情景剧等,用“沉浸式”体验、“零距离”释法等形式,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开展反诈、防溺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主题开展法治宣传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检察工作要想得到网格员的支持和理解,必须让他们先了解和熟悉检察院。”“巧法心桥”志愿服务队在普法过程中还重点加强对网格员培训,让网格员了解、宣传检察职能,增强自身法治意识,增进与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11月,志愿服务队干警肖潇对全区188名网格员进行法律专题宣讲培训。 下一步,梁子湖区检察院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继续把“巧法心桥”项目作为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在检察工作中直抵人心、熠熠生辉。